【株洲市】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的“博士F4”
来源:斯诺克录像回放 发布时间:2024-03-18 23:03:39输入模型图,导入材料、设备运转、激光照射,一件3D打印的机械部件样品即刻成形;打开电脑,电子地图上,列车转向架在全国的运作情况一目了然……近日,记者在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目睹前沿科技的神奇。
2019年,国创中心获批成立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攻关。其中,激光先进制造研究、工业智能研究各由2名博士领衔,成果突出,被外界誉为“博士F4”。
3D打印技术早就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效果极佳,但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却还是空白。
2019年6月,国创中心成立激光先进制造研究所,确立3D打印、激光清洗和激光焊接3大主要研究方向。从事材料研究多年的马明明博士、张月来博士以及10余名技术人员先后加入,展开攻坚。
仅1年多时间,3D打印项目便搭建了生产基地,受电弓部件、受流器配件等样品相继面世,并向市场推广。“产品较小,但作用很大,也很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核心部件摆脱传统工艺制约,质量更稳定。”马明明介绍。
激光清洗作为一项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于一体的新技术,具备极强的技术适用性,正逐步推广至各大制造行业。
研发团队建起面向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激光清洗实验室,开发了从高功率到低功率、从短脉冲到连续光、从短聚焦到长聚焦的激光清洗装备。借助多方资源,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检修中轮轴激光清洗、电机外壳激光清洗和铝型材焊前激光清洗的技术应用场景,签下近1000万元订单销售合同。
在激光焊接领域,研发团队自主研制激光复合焊接工艺与装备,解决了轨道交通装备部件焊接热变形难题。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的产物,将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深层次、革命性影响。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将助推整个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2019年4月,工业智能研究所在国创中心应运而生,由深耕基础研究的刘翊博士领衔。5个月后,留美归来的刘凯博士加入,“双刘”并肩“吃螃蟹”。
团队从打造全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着手,在智能感知硬件和智能分析软件两方面发力。
目前,第一个科研攻关项目——基于运作时的状态预测的城轨车辆转向架可视化协同维修方法,已入选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该项目通过在转向架上装载传感器采集数据,可远程判断出转向架的安全性、维修保养的必要性。产品交付运营半年多来,对超2万台设备实时管理,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工电话报修,无法实时观察所有设备故障的情况。
得益于“博士F4”的带头攻坚,国创中心已先后获得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国创中心主任李林表示,作为行业和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该中心将突破卡脖子技术、国际壁垒,发展“四新四基”,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智慧与力量。“我们大家都希望更多博士加入,带来更多更新的创新成果,为中国制造作出贡献。”